目录
乡村产业
中国物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吕微;巩玲俐;5-9
新时期从“量”走向“质”——关于福建省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调研与思考王丹;徐学荣;10-14+18
县域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现状、问题及对策——以罗田县为例王莉莎;樊帆;15-18
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研究——基于句容市茅山镇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桑乐凡;冯建喜;19-23
乡村旅游
“三生”维度下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效应研究席瑶;24-28
生态农业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协调性研究——以重庆市为例郭显鹏;黄应绘;29-34
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效果褚玉杰;谢旭莲;张一伊;35-40
中国西北地区花果文化旅游节研究杨尚英;瞿倩;40-44
英山县旅游扶贫脱贫成果满意度分析周思齐;王兆夺;45-48+84
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商洛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雷娜;任楠;张红霞;49-51+59
精准扶贫视域下商洛市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究刘龙龙;王怡;李明群;潘思淇;曲梦男;52-55+63
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教育的结合研究吴亭;56-59
乡村振兴背景下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傅晓芳;60-63
扶贫减贫
农民创业行为对农村贫困缓解的影响郑梦莹;樊孝凤;兰夏晨皓;64-68
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社会力量参与脱困路径屈蓉;王承武;69-75
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视角下脱贫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南瑞江;肖俊涛;76-84
农民合作社不同产业选择对农户减贫效果的差异——基于南疆S县K乡的调研蒲洁;米尔夏提·买合木提;丁宇;苏洋;余红;85-88+107
人力资源
“家本位”视角下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李艳;巩佳伟;闫永华;89-94
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多重中介模型的实证检验李旭粱;王华丽;95-100
中国人口-经济-教育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杨媛;李沐然;101-107
乡村建设
基于产业重构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村落三生空间营造策略研究——以广西融安县大袍苗寨为例李佳;陈科东;卢覃晴;严莉;108-112
北流市乡村公共建筑适宜度评价孟世玉;杨芳绒;李卓;113-116
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韧性社区建设:维度构建与推进策略周红素;117-122+142
技术赋能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建设研究——以安徽省特色VR小镇为例梁寒燕;123-126+167
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——以宜昌市翟家岭村为例程世丹;李永高;李欣;张俊磊;127-135
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阐释及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袁真真;李浩昇;136-142
农文旅融合助推特色村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——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为例赵威;143-146+225
社会保障
从依赖到自主:行蓄洪区生计转型及其可持续性研究汝艺;147-150+208
民族地区农户生计策略调整及影响因素分析钱莎;151-155
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共享养老模式研究——基于SWOT-CLPV模型刘唯一;156-161
网络治理视角下农村养老服务PPP模式发展研究——以湖北省为例谢治琳;韩振燕;162-167
农村丧偶老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李丹;168-171+194
农民培训
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训研究——基于人岗匹配的视角刘艳;李茂华;172-175
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直播课堂接受态度影响因素与模式分析王真真;176-180
乡村治理
大数据驱动农村社区应急治理:制约因素、体系构建、实现路径蔡阿婷;181-184
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优越性与现实性郁洪旭;185-189
多中心治理视域下B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李楠;王锦慧;189-194
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夏艺璇;195-198
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书记嵌入农村的双轨治理研究——以临沂市兰山区Z村为例王洁;199-202+214
农村经济
后疫情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路径探究——基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陈际华;武豪;203-208
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2009—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刘琪;李宗洙;PARK Jeng-woon;209-214
乡村振兴战略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效能研究田凯利;梁剑峰;215-221
基于系统GMM模型的市场化、环境规制与农业经济效率研究殷静蔚;邓淑红;周小婷;张红霞;222-225